外觀雄偉,乃封閉式碉堡, 曾是臺北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交通孔道,北⾨是臺北五個城⾨中唯⼀保留建城原貌的城⾨。
日本時代臺灣第一個郵局,建於1898年,原為木造建築,後改建為鋼筋水泥、鋼骨構造⼤樓,建築採折衷樣式,古典柱頭,外牆採貼面磚及洗石子。
1910落成的「撫臺街洋樓」原是土木營造商「高石組」的辦公室,幾經轉手後,從2009年開始由文化局委託民間單位經營。洋樓為少見的獨棟街屋,石木混合構造的兩層樓建築覆蓋馬薩頂形式的屋頂,因為外觀被當地人稱為「石頭厝」。
三井株式會社始建於1920年,1940改建成今貌,該會社是日本時代日人在臺灣的最大財團。其仿文藝復興建築的樣式,轉角處及兩側山牆較高,有四直線小柱做為浮雕裝飾。
日本勸業銀⾏於1923年在臺北設立分⾏,為因應業務拓展,1933年於現址落成新廈。後於1946年改組為公營土地銀⾏,2005年土地銀⾏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,將此建築定位為⾃然史與⾦融史博物館。
國立臺灣博物館原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,1908年正式對外開放,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,建築為文藝復興風格之新古典歷史式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