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為美國駐臺北領事館,建築風格為⽩⾊外觀的⼆層洋樓,整體風格為維多利亞式房屋。1979年美國將大使官邸交還中華民國,2000年臺北市政府委外經營該建物,發揚電影藝術,取名為「光點台北」。
位於捷運中山站附近的臺北市政府舊廈,前身為「建成尋常小學校」,創建於1920年,是當時日本人子弟的專用小學,在戰後曾作為臺北市政府辦公使用。經修復後於2001年開幕,作為台北當代藝術館使用。
建於1930年,起初作為臺北市政府職業介紹所,戰後才轉成衛生局,現今是中山藏藝所,作為臺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使用。左右對稱的建築仿歐風樣式,橫帶裝飾和老虎窗為其建築特色,屋頂為了排水也從原來的半圓筒狀改為斜頂。
於1937年建築落成,具有尖塔、鐘樓、彩繪玻璃、尖拱窗及扶壁的歌德式教堂。
1898年更名為「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」,1915年後遷移至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,建置完整且獨立的校舍。
1936年從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遷移至朱厝崙附近,建造現代化鋼筋混凝土校舍現址。